首页 > 通知公告 > 外省市项目申报

外省市项目申报

关于发布《2021年度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及组织项目申报的通知

文字:[大][中][小] 2021-8-18  浏览次数:1178

为更好地服务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加快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更好地推动创新名城建设,市科技局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研究形成了《2021年度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予以发布,请各单位按照要求做好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政策专人免费代理指导电话:19855109130,0551-65300586

 一、项目分类

 2021年度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

 二、申报条件

 1. 项目申报单位应为在我市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省、市政府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鼓励项目申报单位与有关方面联合,共同组成研究团队。与协作单位共同申报项目的申报单位应当与协作单位签订共同申报合作协议,协议书作为附件一并提交。 

 2. 申报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研究基础和工作积累,课题组成员稳定。

 3. 申报项目应明确提出具体调研计划或实证分析方案,未列明具体调研对象、样本选择依据、案例资料获取途径的,形式审查不予通过。

 4. 优先支持有明确数据来源、研究样本、调研对象,且承担过政府重大调研项目的研究团队;重点支持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的软科学研究项目。

 5. 项目研究成果须以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提供。申报单位应同意其获立项支持的软科学研究成果由市科技局在网站上向社会公布。重点项目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市科技局享有。

 三、申报组织

 1. 申报数量。重点项目每个课题方向同一申报单位限报1项,同一申请人限报1个课题。课题名称详见《指南》第一部分,研究内容应包括研究背景、现状分析、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四个部分,其中: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需重点阐述,具有为政府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咨询的应用价值与可操作性。

 一般项目申报单位按照《指南》所给出的重点领域、方向,可结合工作实际和决策需要,从不同角度自行确定选题。每个申报单位原则上每个研究方向只能申报1项。

 承担往年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尚未结题及连续3年获得立项的项目负责人,均不得参加本次项目申报。

 2. 严格落实审核推荐责任。申报单位软科学研究归口管理部门应做好审核把关工作,按照申报条件,认真履行项目审核推荐职责。项目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有法人主体责任,严禁虚报项目、虚假出资、包装项目等弄虚作假行为。未经申报单位软科学研究归口管理部门同意的项目申报,视为无效。

 3. 全面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严格落实科研诚信相关要求,项目负责人须在申报时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严禁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伪造材料和数据骗取申报资格等科研不端及失信行为。因不良信用记录正在接受处罚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

 4. 申报项目应具有创新性和时效性,研究工作须在项目下达8个月内完成。

 四、填报要求

 1. 项目申报采取网上填报方式,请登录南京市科技局网站(http://www.njkj.gov.cn),点击“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申报单位注册成功后,请妥善保存登录名和密码,以便随时登录系统查看项目申报情况。

 2.《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填写内容不得出现申报单位、参加单位的名称和项目组成员的姓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内容与标识;第二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不得夸大、虚报。第一部分之五“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必须使用框图,仅文字表述无效,上传附件只限于图像文件(*.JPG格式),且文件不大于400KB。第二部分之六“证明材料目录”一栏,只需填写报送材料时所能够提交的纸质文本材料的目录,例如:①合作协议书;②XXX研究报告(研究成果名称)等等。但与证明材料目录相符合的纸质文本材料(一份)需另行提交。

 3. 网上提交申报材料后,请适时登录查看申报书形式审查结果。如未通过,应根据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局窗口反馈的修改意见及时进行修改并再次提交;若审查通过,可自动生成并打印正式申报书面材料(请使用word软件打开文件)。申报项目经确认立项后,将通知所在单位软科学项目主管部门,未立项项目不再另行通知。

 五、其他事项

 1. 申报纸质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平装。申报单位应于截止日前完成网上填报,并将申报系统自动生成的《申请书》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南京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信息表(重点项目一式七份,一般项目一式五份)分别左侧装订(不得使用压条、铁夹或穿孔),报经本单位软科学研究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统一送交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A2区科技局窗口A233、A234(地址:江东中路265号,地铁二号线奥体东站4号出口,报送材料人员请携带身份证或市民卡)。

 2. 本次项目申报网上填报及主管部门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20日17:00,逾期将无法提交或推荐。项目申报纸质材料受理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24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下一篇点击:最新项目申报政策汇总

 

附件

 

2021年度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重点项目

(一)南京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在南京都市圈战略背景下,以提升南京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科学研判国内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最新创新部署动态,深入剖析南京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现状、存在问题和产生根源,明晰与上海、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关联关系,前瞻性提出系统集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

(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南京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以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基础,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约束条件,研究如何更好发挥科技在整个碳达峰、碳中和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出适合南京碳达峰、碳中和技术选择、发展路径和有关部署的对策建议。

(三)进一步提升南京原始创新策源能力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借鉴国内外基础科学和原始创新重要城市、重点区域的经验和案例,系统分析南京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利用南京科教、地理、创新环境等优势,扬长避短,克服体制机制阻碍,推动南京基础科学和原始创新基地建设的目标、路径和具体政策建议,强化南京在区域的创新策源能力。

(四)南京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点方向及支持措施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国内外对未来产业的研判分析,结合南京实际,研究提出南京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点方向,同时借鉴国内外的做法,研究提出未来产业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及行业治理模式,研究提出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的政策建议。

(五)提升南京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在深入梳理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的理论、驱动机制等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典型区域案例,通过研究南京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状况,为制定南京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政策引导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和方法。

(六)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高地战略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目标和要求,分析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人才集聚现状与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医药产业不同细分领域的需求,分析精准化引才途径,进行差异化创新人才集聚战略设计,健全创新人才在不同阶段之间的精准协同机制,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交互协同发展,提出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政策建议,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情况的调研,分析改革试点落实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试点范围、权属确定、单位职责等方面,针对性提出解决路径和对策建议,着力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和藩篱,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八)南京科技领域风险防控的机制与举措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南京创新发展需求,通过系统摸排南京重点企业、主导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风险,在未来产业布局、核心技术攻关、国际创新合作、科技人才引培、科研伦理规范等方面,提出强化南京科技领域风险防控能力的机制创新和应对处置措施。

(九)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南京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需求,进一步研究完善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探索强化机构平台能力提升的路径,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水平,提升工程化能力、对外专业化服务和产业孵化能力,不断提升机构的专业化运营和市场化运作水平,探讨完善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政策体系。

(十)新形势下南京科创载体创新生态提升路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深入分析南京现有孵化器、众创空间、硅巷、“双创”基地等科创载体在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借鉴先进城市科创载体建设的成功经验,围绕新形势下科技创新载体自主创新能力、招才引智质量、要素利用等方面,就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打造适合科创企业发展的一流创新生态,推动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二、一般项目

体制改革和科技人才

新时期南京海外人才引进机制研究;南京突破“卡脖子”技术型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新型研发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研究;创新人才服务战略研究;改革优化南京科技计划体系研究;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研究;军民融合创新机制研究;基层科技治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减轻科技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研究等。

主体创新和产业创新

南京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研究;企业基础研究引导机制设计研究;创新链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南京市八大产业链“卡脖子”技术突破路径研究;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机制研究;“硅巷”建设合作路径研究;“大学创新港”建设中的协同合作机制研究等。

区域创新和开放创新

新发展格局下我市国际合作科技园区建设路径研究;疫情环境下开放创新合作支持机制研究;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南京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研究;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研究等。

创新环境和社会民生

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建设思想,提升科技系统依法行政能力研究;推进科研诚信建设路径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研究;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的研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及协同机制研究;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关问题研究;低碳示范区建设机制与模式研究;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相关问题研究;围绕地方特色农产品安全与种质资源保护,开展优特品种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研究等。

 

 

 

相关文章

·关于南京市2020年第二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遴选申报受
·关于印发《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定标准(试行)》的
·关于印发《江苏省技术转移奖补资金实施细则》的通知
·关于江苏省举办第八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
·关于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综合评审结果公示
·关于南京市拟推荐2021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
·关于在南京市全市粮食经营主体推行信用承诺制度的通知
·关于2020年南京市首批创新产品评价结果的公示
·关于公布2020年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名单的通知
·关于首届南京市公共文化“星辰奖”评选通知
cnzz统计 cnzz统计数据显示 百度站长 53客服